|
|
|
|
|
基層文藝院團面臨“人才荒” |
發表時間:2015-05-30 09:04:30 |
|
事件:
據媒體報道,陜西省渭南市秦腔劇團排演的新戲《來自天堂的百合花》由于缺少演員,戲里20歲左右的男女主角,只能由團里兩位年屆五旬的老演員扮演,全團除兩位團長外,連后勤、財務都要上臺表演。這種“缺人”的情況,在基層文藝院團普遍存在。
相關觀點
張天平(陜西省渭南市秦腔劇團團長):
團里大規模的人才流失,主要出現在2010年8月之后。劇團原來的87名演職人員,現在只剩26名,出現演員行當不全、藝術人才青黃不接的困局。現在的演出,我們返聘了退休的國家二級演員擔綱主演。
與此同時,渭南市藝術學校戲曲系招生情況也不樂觀,2011年報名人數寥寥無幾。
為此,渭南市政府在2012年計劃和陜西藝術職業學院合作培養秦腔演員,并設置了免學費、入學即與渭南市秦腔劇團簽約等優惠條件,結果因只有兩人報名而沒有辦成。而以前,劇團還是事業單位時,想進劇團的人很多,選拔人才還需要考試,由此可見,基層的演員更注重身份的認同感。
近幾年,轉企改制給劇團注入了活力,我們以“出人出戲”的思路一年排一部大戲,但人才的困境更加凸顯,希望政府能給予政策上的扶持。
景雪變(山西省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團長、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副校長):
2002年,我被調到山西省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當副校長,當時學校已經沒有戲曲班,戲曲老師或是轉系教音樂、舞蹈,或是自己做生意去了。
2004年,我們將戲曲老師找回來,辦起了梅花班,10年來,獲得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的學生達35名。
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每年都會定點從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選拔演員。為了讓演員們安心演戲,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近年來借錢建起劇院、建起演職員的家屬樓,請來名家給他們上課。
但是學校今年招生突然變得困難,只有幾個人報名。與此同時,我們團每年的下鄉演出有100多天,老百姓特別喜歡我們的戲,冬天,他們把被子裹在身上看我們演出。我也不明白為什么付出這么多,人才問題依然這么嚴峻。
薛亮(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
人才匱乏是多年來困擾舞臺藝術的問題,在浙江,這個問題同樣突出。近年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也招不到優秀生源。
為此,浙江做出了一些應對舉措。從2006年開始實施“新松計劃”,通過比賽選拔青年藝術人才,至今發現、推出和培養了浙江省戲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舞臺藝術門類的近1500名青年藝術人才。針對浙江省藝術主創人員稀缺,外請主創成本高、藝術同質化突出的問題,浙江省文化廳啟動培養主創人員的大師班,推出一系列扶持計劃。
通過這些舉措,全省各地文化行政、藝術生產單位都意識到培養青年藝術人才的重要性,也從中發現和推出了一批藝術人才。
但人才問題的最終解決還要靠演出市場的繁榮。馬年春節,浙江省文化廳舉辦的“新年演出季”,讓省里各院團輪流演出,成本由政府出,但要求票價必須控制在60元以下,而且必須在市場上公開售票,春節期間來看演出的市民明顯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翟桂梅(文化部藝術司副巡視員):
目前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編劇、編導、作曲等專業優秀創作人才及優秀表演人才不足的問題,而專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匱乏尤為突出。針對經營管理人才匱乏問題,文化部人事司、藝術司在2002年與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合作舉辦了文化藝術管理研究生課程班,培養了一批文化藝術管理人才。另外,文化部還與一些行業機構、地方行政部門進行了不同專業的人才培訓,希望通過此類有計劃的培訓,讓基層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帶領青年經營管理人員開拓視野、打開經營和創作的思路。
文化部直屬院團也各盡其責地對一些地方院團進行了“一對一”的幫扶。比如中國交響樂團2009年就開始對新疆愛樂樂團、內蒙古交響樂團等進行幫扶。他們贈送樂器,派音樂家到當地指導排練演出,請地方樂團聲部首席進入國交。中央民族樂團與貴州省黔東南州歌舞團、貴州仰歐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制作大型民族管弦樂苗族歌舞劇《仰歐桑》,與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合作演出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美麗新疆》等,在合作中提升了地方院團演職人員業務能力。國家級、省級院團均可以與基層院團開展此類合作,以此對基層院團進行幫扶。
另外,基層院團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創作力量薄弱、生存空間狹窄等問題,亟須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文化藝術的發展進行整體規劃。
(來源:中國文化報) |
|
|